• 3308维多利亚线路检测中心
    ChongQing ChaoYu WuZi Co., Ltd.
新闻资讯
 
新 闻 资 讯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2-9-10阅读:1160次

  8月底,中钢协钢材综合指数降至101.53点。而1994年此指数推出时是100点。市场人士惊呼:“18年,钢价重回原点。”

  市场需求急剧下降,让矛盾重重的钢铁业雪上加霜。除了有限的短时回稳外,从去年四季度起,国内钢市基本处于下跌通道,远大于一般的涨跌周期;钢厂亏损面不断扩大,销售利润率跌进负数;钢贸商“重复质押”等信贷漏洞不断暴露。

  这个困境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各方都在反思。

  “非顶穿天花板不可”的发展逻辑

  中钢协副会长李新创的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目前9亿多吨的钢铁产能,已经把未来的增长空间填满。天花板已顶到头。”

  分析师认为,产能的盲目扩张,是钢铁业陷入困境的最直接原因。“非顶穿天花板不可。这就是钢铁业一种可悲的发展逻辑。”

  从另一个角度讲,中钢协副会长刘振江认为,新中国钢铁业基本走的是“规模效应”的发展道路。但“现在情况变了,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解决转型升级问题”。

  另一位分析师也认为,钢铁业从短缺到阶段性、结构性过剩,再到全面过剩,从大势而言是一条必走之路。但回顾这条路,粗放的痕迹比较浓。粗放并非指新增的生产能力都是落后的,相反,新建钢厂设备“一个比一个新、一个比一个先进”。但是,发展不留余地,没有节制,最后还是回到了“盲目”两字上。

  行业知名人士在接受采访时,也感到很困惑,连问了几个“为什么”:为什么市场已寒意袭人,还有钢厂对新上项目津津乐道?为什么钢价不断下跌,钢产量却一直保持高位?面对困境,为什么钢厂和钢贸商老是“挺”字第一?

  个中的原因十分复杂,而“非顶穿天花板不止”的粗放发展逻辑显然是主因。在这样的思维指导下,投资拉动的惯性,钢材、原料甚至项目的“金融化”、高负债下的被动选择等等,都在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只会快、不会慢”的路径依赖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钢铁业“只会快跑、慢不下来”的发展惯性太危险了。

  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在与记者的多次交谈中,始终强调一句话:“在10多年的快跑中,钢铁业只会快,慢的能力荒废了。现在要好好思考一下如何适应钢铁业的微利时代。”

  “只会快、不会慢。”这是一种严重的路径依赖。中钢协原首席分析师李世俊只要有机会,就会提及钢铁业“狼来了”的故事。他回顾了这10多年的国内钢铁史,针对钢铁产能过剩、结构不良等痼疾而发的“狼来了”的呼吁,不绝于耳。如今,“狼真的来了”,一下子有了“在劫难逃”的感觉。

  “我们的转型晚了。”刘振江说,“我们失去了2009年重要的转型期。”2009年全世界的经济形势和2008年下半年钢产量的负增长,给了钢铁业一个重要的转型机遇。可是,国内钢产量从2008年的5.1亿多吨,增长到2011年的6.8亿多吨。而这是在宏观经济运行存在巨大压力的背景下形成的。这只能说是“失控”。现在,钢铁业被“逼”进了转型期。

  软实力一定要跟上

  分析师问:“现在是否钢铁业最困难的时刻?”

  据他的判断,像眼下这样“失血性”的全行业亏损,将是阶段性的。但低速慢行的钢铁调整期,将是长期的。对于没有思想准备的国内钢铁业,“长期的转型”将是更困难的时期,“眼下只是冷空气南下而已”。

  有业内人士想得更为深刻。他借用“灵与肉”的比喻来说明,钢铁业最缺的是灵魂。从产能上讲,中国早已是世界钢铁第一大国,“我们的产业体量很庞大,但缺少产业思想。这个致命伤,越到后来越是明显”。当然,不止钢铁业,国内很多产业都有这个“根子上的问题”。钢铁业只是处在产业链的前端,问题较早暴露而已。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人士盛志诚认为,中国已是世界第一产钢和钢贸大国,应该有条件逐步在全球市场形成有效合理并为各方接受的“新商业模式和产业文化”。这种软实力一定要跟上,“它管用的是长期,而不是短期”。

  在产业管理上,也应转换思路。政府应做的是建立公开、公平的产业竞争环境,以环保、税收等刚性门槛建立行业准入体系,严格执行,务求落实,打破地方隐性的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