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科学时报报道,在3月29日试水模拟运行的当天,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爆出一个重大消息:全球三大矿山之一的巴西淡水河谷与北京国际矿业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北矿所)在新加坡签署备忘录,对交易平台予以支持。
3月30日,力拓又正式与北矿所签约,成为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发起会员。至此,全球三大矿山中只有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尚未表态。
有乐观人士据此认为,定于今年3月29日模拟运行、5月8日正式启动实体交易的铁矿石交易平台,或将成为中国掌握价格话语权的利器。
争夺定价话语权
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和现货市场,本土生产的铁矿石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其进口份额占全球贸易市场份额的60%。
据了解,我国铁矿石交易传统定价模式为长期协议定价,但自从2009年铁矿石长期协议谈判首次失败后,铁矿石定价机制开始从传统的年度定价转变为季度定价、月度定价和现货价。
在必和必拓的推动下,这种铁矿石短期定价机制主要建立在普氏指数的基础之上。
中南大学中国企业集团研究中心主任、金属资源战略研究院教授王昶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普氏指数由于其价格属于询价,而且采集的数据来源没有公布,所以被认为信息不透明、价格虚高,一直受到中国钢企的普遍质疑。”
王昶认为,在需求旺盛、现货价高涨时期,铁矿石基于普氏指数的定价机制对铁矿商是有利的。但作为买家的中国钢企,则面临生产成本难以控制、生产经营压力加大的困境。
“实际上,我国钢铁行业多年来始终在为虚高的铁矿石价格买单。”王昶说。
为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去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推出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今年又与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北矿所共同发起建立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
中投顾问冶金行业研究员苑志斌对记者表示:“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中国需要把握住眼前的机遇。”
王昶也表示,现货交易平台的建立旨在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推动形成公正、透明的国际铁矿石价格形成机制,这是中方在铁矿石定价话语权争夺中的再度出手。
不过,苑志斌同时指出,由于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更多是为国内市场服务,要想成为全球价格重心难度极大。
钢企面临考验
2011年,在日本大地震后建设与欧美经济复苏的影响之下,全球钢铁市场有所回暖,但从第四季度开始,出现行业效益急剧下滑的景象。
来自中钢协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77家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的利润总额为875.3亿元,同比下降4.51%;销售利润率只有2.4%,较2010年再度下降。中国钢铁业已从全行业“微利状态”进入“亏损状态”。
“如今一公斤螺纹钢的价格还抵不上四两猪肉。”武汉钢铁集团总公司邓崎琳说。
对正在经历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钢铁企业而言,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的建立无疑是个福音。
上海证券通证券分析师魏庆亮对记者指出,现货交易平台对国内企业而言是新交易方式的转变。从长远来看,该平台的成立将促进国内钢企的发展,对于钢铁行业的长远发展有重要作用。
但他同时指出,鉴于交易平台现处于成立初期,可能参与交易的企业不会太多,对铁矿石企业短期影响相对有限。
苑志斌则认为:“铁矿石现货交易导致其价格随行就市,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这对于靠长期协议运转的国内部分钢企而言是较大的考验。”
王昶也表示,现货交易平台对于靠长期协议运转的钢企而言有着两面性。在行情看涨时,长期协议是有好处的,有利于钢企得到连续、稳定且相对低于现货市场价的铁矿石供应。但在行情看跌时,钢企可能会付出更高的成本。
不发展金融衍生品
记者了解到,目前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定位为“独立公开”的第三方运营平台,坚持“现货交易原则”,将只开展与现货有关的相关业务,不发展期货、掉期业务和其他金融衍生品业务。
但对上述定位,业界却有不同的意见。
来自中南大学金属资源战略研究院的研究表明,铁矿石属于国际大宗商品,天然具有金融属性。它的价格形成主要是由基本供求关系、买家投机和国际重大事件三方面因素交织影响。
在现货交易条件下,短期定价机制会使交易双方在供货量以及供货价格方面变得更加不稳,从而使买卖双方都暴露在更多的风险敞口中。
因此,为了对冲风险,就出现了期货以及其他金融衍生品,由此也会带来国际炒家的投机,导致铁矿石价格大幅波动。
王昶告诉记者,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不发展金融衍生品业务,上述投机现象的存在无疑是重要理由。
不过,苑志斌却对此持有异议。“一个没有金融衍生品业务的交易平台想成为全球价格中心是不可能的”,苑志斌说。在他看来,从全球大宗产品定价趋势来看,由长协向短协、现货以及金融、指数化发展是必然趋势,铁矿石定价机制也将遵循这一发展规律。
铁矿石现货交易导致其价格随行就市,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这对于靠长期协议运转的国内部分钢企而言是较大的考验。
在行情看涨时,长期协议是有好处的,有利于钢企得到连续、稳定且相对低于现货市场价的铁矿石供应。但在行情看跌时,钢企可能会付出更高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