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超级周期”的结束,似乎再次让矿商感到了一丝“寒意”。日前,“三大矿商”中的巴西矿业巨头淡水河谷(以下简称淡水河谷)和澳大利亚矿业公司力拓集团(以下简称力拓)先后公布了2013年的半年报。不出预料,两家公司净利虽然为正,但均出现了大幅下滑。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力拓今年上半年净利下滑了71%,至17.2亿美元,其中包括18.5亿美元的汇率兑换亏损。剔除非经常性项目的基本利润,力拓业绩下降了18%,至38.91亿美元。
与力拓相比,淡水河谷净利下滑得更多。数据显示,该公司第二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84%,至4.24亿美元。据称,这是“10年来最差季度业绩”。
净利大幅“跳水”
对于净利下滑的原因,力拓称,这其中计入了因汇率波动而产生的18.5亿美元账面损失。除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外,税负增加和美国一处铜矿被山体滑坡破坏,也对业绩产生了负面影响。而淡水河谷则称,受到债券和外汇衍生品出现27.8亿美元的巨额汇兑损失,若不计该非现金亏损,净利润为32.9亿美元,环比增加6.4%,但由于受大宗商品价格走低影响,仍同比下降19.5%。自去年以来,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对大宗商品需求减弱,导致世界范围内金属、煤炭等大宗商品价格低迷。对此,力拓CEO山姆·沃尔什就明确表示,“公司中期经济展望仍不太稳定,中国经济增长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始减速。下半年,中国不可能出现明显的恢复。总之,我们不希望中国经济出现硬着陆。”
然而,淡水河谷却意见与此不一。据外媒报道,淡水河谷CEO穆里洛·费雷拉称,中国再次证明悲观主义者错了,我们有关中国的看法仍是积极的,“中国今年大概将生产7.8亿吨钢,支撑了‘看好这个世界最大新兴市场前景’的观点”。
对此,分析师指出,国外矿业巨头的这轮迅速发展始于2003年,迄今已长达10年,而其最主要的动力则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对能源和原材料的巨大需求。如今,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他们的好日子似乎已到头。铁矿石价格则从2011年初每吨192美元的最高价跌至如今的每吨130美元。产品价格的大幅下跌,使得这些矿业巨头收入锐减。
对中国市场不会放松
就在矿商巨头对中国需求的看法不一的时候,来自中国7月份的贸易数据似乎让他们看到了希望。据海关总署发布的7月份进口数据显示,1~7月,我国铁矿石进口4.5723亿吨,同比增长8%,其中7月份当月进口7314万吨,同比增长26.7%,7月份铁矿石进口总量创下月度记录新高。对此,有分析人士乐观指出,“铁矿石的春天来了。矿商巨头的扩产后期或许不需要‘买单’了。”
上述观点得到了分析师的认可。他认为,从矿商们近些年的扩建计划可看出,“他们对中国市场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
分析师指出,目前澳大利亚向中国的铁矿石运费约为8美元/吨,而巴西和西非到中国的运费分别高达20美元/吨和26美元/吨。因此,为弥补海运劣势,开发巨轮运输矿石外,淡水河谷已计划开采位于巴西北部卡拉雅斯地区的新矿山S11D铁矿。
“S11D的铁矿成本只有15美元/吨,预计投产时间为2016年下半年。下一步,大宗商品价格可能会在现有水平上小幅度浮动,淡水河谷这样开采成本较低的矿企仍有盈利空间。这也反映出淡水河谷对未来铁矿石需求十分看好,也是淡水河谷公司想要从竞争对手手中夺回市场份额的表现。”分析师对记者指出。
与此同时,记者注意到,必和必拓和力拓在西澳和皮尔巴拉地区都分别进行了铁矿石的扩产项目。
“未来几年对矿业公司而言仍是非常艰难的一段时间,因为其必须降低成本来确保利润。而今年的汇兑风险造成矿山业绩下滑也不可忽视。尽管汇兑拖累矿商业绩,但铁矿石依旧是矿商们的盈利核心部分。以中国这个矿业巨头至关重要的市场来看,若以60美元/吨的生产成本、全年62%粉矿报价均价为130美元/吨估算,那么,四大矿商仅出口中国的铁矿石利润即可达近400亿美元。”分析师如此指出。
“目前矿山一会儿扩产,一会儿卖资产,一方面希望与国内合作盈利,另一方面又抓紧抢占中国市场,上述措施的最终目的也许是矿商们希望维持‘矿石暴利’和占据‘矿石主导地位’。”分析师如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