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08维多利亚线路检测中心
    ChongQing ChaoYu WuZi Co., Ltd.
新闻资讯
 
新 闻 资 讯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2-4-12阅读:943次

  --赵喜子在全国工商联冶金业商会2012年工作年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在阳光明媚的春天,我们相聚北京召开冶金业商会2012年年会。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回顾民营钢铁2011年工作,分析形势,研究今后工作思路。上午,全国工商联黄小祥副主席做了重要讲话,工信部原材料司骆铁军副司长作了指示,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刘世锦同志作了专题报告,商会专家组也作了发言,相信大家一定很受启发。
  我受沈会长委托,做工作报告。报告的题目是《转型、创新、升级,实现民营钢铁企业的新发展》。
  一、2011年民营钢铁回顾
  2011年全球粗钢产量15.27亿吨,比上年增长6.8%;我国产钢6.83亿吨,占全球钢产量的45.5 %,比上年增长8.9%,低于GDP9.2%的增幅。钢铁行业从前年开始连续两年个位数增长,改变了过去两位数增长的局面,表明国家宏观调控收到效果,正朝着预定方向发展。
  利润很低,重点钢铁企业销售利润率仅为2.42%,不到同期全国工业企业6.47%的一半。去年11月开始,钢铁主业已处于全行业亏损状态。这是不是2008年四季度到2009年春连续7个月亏损的重演,还有待观察。但不同的是,今年不会再有“4万亿”救市措施,寄希望于今年钢材需求猛涨已不现实,因此,钢铁行业进入“寒冬”的说法不是没有道理。
  2011年民营钢铁产钢31847万吨,占全国的46.6%,同比增长17.23%;产铁28403万吨,增长15.88%;产钢材(含重复材)52870万吨,增长19.59%。粗钢、生铁和钢材增幅均高于全行业。
  1.民营钢铁企业效益略好于行业平均水平,但总体下滑。重点民营企业2011年实现利税491.24亿元,同比减少6.5%;实现利润310亿元,同比减少11.20%,销售收入利润率 2.7%。
  利润超过5亿元的企业有17家。其中20亿以上的4家,沙钢64.68亿元,建龙27.31亿元,津西22.11亿元,新武安21.49亿元;10亿元以上的6家,纵横、国丰、中天、日照、石横、中阳;5亿元以上的7家,方大、敬业、港陆、前进、济源、川威、裕华。
  按吨钢利润口径,民营钢铁企业有5家排在全行业前十名:中阳、石横、方大特钢、建邦、津西。吨钢利润超过全行业平均值148元的还有,济源、建龙、港陆、沙钢、中天、国丰、川威、纵横、前进等9家企业。在去年全行业效益下滑的情况下,有14家企业吨钢利润不降反升,他们是中阳、石横、方大、建龙、敬业、建邦、津西、西林、申特、泰山、潍坊、中天、汉冶、冷水江。民营钢铁企业中,销售收入利润率较为可观的是中阳钢铁。
  上述企业取得较好效益的原因虽各有不同,但其共同的特点,一是紧跟市场,围绕市场需求决定产品结构;二是市场反应机制灵敏,盈利产品多生产,微利产品控产量,亏损产品坚决不生产;三是成本费用控制的好,尤其是三项费用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2.节能减排效果明显。民营钢铁企业近两年加大节能减排投资力度。国丰投资15亿元实施七个系统的改造;中天钢铁投入30亿元实施电厂脱硫、高炉TRT、锅炉全烧煤气、低温余热发电、烧结脱硫等项目;日照投入30多亿元建设高炉煤气发电机组、固废综合利用、烧结脱硫等项目;晋城福盛6座高炉全部上了TRT;南钢联“提高转炉煤气回收”获江苏省级一等奖;冷钢用余热余压年发电达4亿度,污染物综合排放合格率达92%,工业废水零排放,废气排放达标率94%,环保设施运转率达95%;河北迁安市近年对钢铁节能减排、治理污染投资23亿元。据对53家重点企业调查,大多数企业都上了烧结脱硫项目,不少企业二氧化硫吨钢排放降低到2.0千克以下,最低的日照为 1.25千克;吨钢排放粉尘降低到1.0千克以下;钢渣、高炉渣、含铁尘泥、焦化尘泥基本都实现了循环利用,固废利用率达到80%以上;百万吨规模以上的重点民营企业焦炉、高炉、转炉煤气放散率大大降低,大多数企业实现全回收,有的企业并利用低温低热发电;不少企业自发电达40%左右,有的企业自供率已超过50%;有一半企业实现了负能炼钢;很多企业废水零排放。
  参加能耗统计的重点民营企业,2011年吨钢综合能耗533.38千克标煤,吨钢耗电399千瓦时,吨钢耗新水2.98吨。吨钢耗新水在3吨以下的由去年的13家增加到16家。国丰、津西、淮钢等一批企业的某些技术指标,在全行业排位都一直靠前。民营钢铁节能减排、环境治理、绿色发展有新的进展。但同时也要看到,百万吨规模以下的小企业节能减排、环境治理还有很大差距。
  3.积极淘汰落后产能。2009年和2010年全行业累计完成工信部下达的淘汰落后炼铁、炼钢产能目标的117%和126%。2011年工信部要求继续淘汰落后炼铁产能3122万吨,炼钢产能2794万吨,据了解也完成了。淘汰落后任务主要集中在民营钢铁企业,民营企业特别百万吨以上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规定时间内拆除落后装备,没有拖后腿。据对53家企业现场调查,除两家企业外,其它企业淘汰落后任务完成都比较好,现在高炉都在400立方米以上,转炉30吨以上,烧结机90平方米以上。
  淘汰落后现在面临的主要难题是,一批规模只有几十万吨甚至十几万吨的小企业(特钢除外),装备比较落后。
  4.品种结构效益型和质量效益型增长方式的观念逐步树立。金融危机后,随着国际国内市场发生深刻变化,不少民营企业开始认识到,靠过去延续多年的规模效益型老路将难以为继,开始转型,走品种结构和质量效益型道路。比如石横,这几年下大力气调结构,发展优钢,把“大路货”螺纹钢按市场需求调整好品种规格,提升档次,做精做细,得到市场认可,获得很好效益。济源、邢钢、德龙、晋城等企业,他们不继续扩张产能,而是把精力专注在提高产品质量和结构调整上,紧盯市场,服务用户,收到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此外,南钢联、建龙、方大、中天、津西、汉冶、也都非常注重结构调整,发展品种,抓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企业效益去年不但没有下滑,反而有所上升。沙钢是特大型企业,其效益并非主要靠规模,而是发展品种,提升档次,紧贴市场,不断调结构。沙钢本部已经决定不再增加产能。
  5.抓资源、延伸产业链,提升综合效益。许多企业在搞好钢铁主业同时,延伸产业链,上至矿石和焦煤资源,下至关联产业。建龙、中阳、沙钢、复星、汉冶、川威、达钢、西林、荣程、安泰、常平、裕丰等这方面做的都比较好。建龙、中阳多年坚持抓矿石和焦煤资源,现在建龙是拥有矿山资源规模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中阳在抓好资源的同时,不搞盲目扩张,做精做优存量,抓人才建设、抓节能减排、抓绿色循环经济,抓企业文化、抓和谐企业、抓社会责任、全方位抓,抓出了效果,不论企业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比较好,山西提出口号“国有学太钢,民营学中阳”。其它一些地区也有类似口号,如福建提出“北学三明,南学三宝(民营钢铁企业);江西提出“远学宝钢,近学萍钢”;不锈钢协会提出“国有学太钢,民营学西南”。表明许多民营钢铁企业,在做强做优上有独到之处,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得到了社会认可。
  还有两个延伸产业链做的好的企业:天工特钢和裕丰钢铁。天工特钢是生产高速工具钢的企业,这几年每年生产钢不到二十万吨,其产品向下游延伸,生产钻头和精密模具钢,全球三只钻头有其一,两个产品都是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去年销售收入108亿元,利税13亿多,吨钢附加值高达5万多元;裕丰不再扩大钢铁生产规模,转型搞现代化配送中心,他们的理念已经不是传统概念的钢铁生产商,而是钢铁服务商、外包商。
  6.民营钢铁集中度提高,百万吨以上大中型企业实力不断增强。根据商会这几年调查摸底,目前我国民营钢铁生产企业有400家左右,其中100万吨规模以上的企业130家左右,其产能占全国民营钢铁的80%以上;其中300万吨以上的企业有37家,总产能在2亿吨以上,占全国民营钢铁的60%;再其中500万吨以上15家, 1000万吨以上企业6家。拿300万吨以上企业来说,企业数只占9%,但产钢占60%,集中度大大提高。
  除100万吨规模以上的130家企业外,还有200多家小企业,产能大约4000万吨左右,占民营钢铁的20%不到。
  从分布上看,民营钢铁主要集中在河北、江苏、山东、山西、河南五个省,占全国民营钢产量的74.7%。其中河北1.1亿吨,占全国民营的34.7%;江苏6264万吨,占19.7%;山东 3069.1万吨,占9.64%;山西 1936万吨,占6.1%;河南 1445.6万吨,占4.54%。其余 25.3% 分布在江西、四川、云南、黑龙江、辽宁、福建、广东、浙江、天津、湖南、内蒙、广西等十多个省区。
  民营钢铁企业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沙钢从2009年起连续三次进入世界500强。《中国企业500强》2011年上榜的民营钢铁企业 49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上榜的钢铁企业70家。沙钢获《2011中国100大跨国公司》、《中国之星》企业;沙钢、建龙、方大获2011年《中国品牌100强》,建龙获《2011年节能中国十大贡献单位》奖,荣程获2011年《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荣誉称号。很多企业都被地方政府授予“优秀民营企业”荣誉称号;一大批企业老板被评为优秀企业家、突出贡献人物。
  二、认清形势,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发展方向和目标
  (一)民营钢铁企业发展面临新形势和新任务
  2012年是经济形势最为复杂,不确定因素最多的一年。尤其是欧债危机,以及中东局势变化莫测,拖累世界经济复苏,对我国影响很大,由此波及实体经济,钢铁行业首当其冲。今年,中央果断决定调低发展速度,GDP确定7.5%。国际国内的这些形势变化,对钢铁工业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必须认清新形势,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
  1.从2012年起,钢铁工业将进入低增长期。经历了2002年之后连续10年的高增长后,中国钢铁工业将告别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发展模式。根据以往我国GDP与钢的消费强度以及消费强度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关系所呈现的规律,以及今年GDP只有7.5%、投资规模大为缩减、钢材市场需求萎缩的形势,估计今年钢产量增幅会出现陡降,减少到GDP增幅的一半甚至以下,也不排除零增长的可能!据此估算,钢产量在7亿吨左右,增幅之低将创历史纪录,钢铁企业要引起重视。
  2.随着国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下游用钢行业将进一步对钢铁行业提出新的需求,钢铁企业必须主动适应,提前谋划,找准定位,制订好本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着力抓好品种结构调整。
  3.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和低碳经济的要求,清洁化生产,高效能、低能耗、无污染,已经成为钢铁工业发展的硬指标。民营钢铁企业要在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等方面进一步提升水平。
  4.根据目前趋势,建筑钢材也可能像前几年的板材一样出现阶段性、结构性过剩,钢铁工业“两高两低”(矿石焦煤价位高、资金成本高,市场需求低迷、钢材价格低位)的局面在短时间内不会消除,钢材价格和生产成本倒挂现象有可能时常出现。稳市场、控成本、保效益是民营钢铁企业当前必须正视并认真解决的问题。
  5.民营钢铁企业具有体制机制上的优势,有决策优势和低成本优势,但多数企业由于发展时间短,人才缺乏,科研力量薄弱,公司治理机构存在一定缺陷,企业管理还有许多薄弱环节。这些问题,在经济转型时期更容易显形化,因此,提升企业自身素质,管理上档次,产品质量上档次,人才队伍上档次,产品研发上档次,企业品牌和企业文化建设上档次,是民营企业长期的任务。
  6.2012年虽进入“寒冬”,但也是好事,倒逼我们转型,自我加压,变压力为动力,早转早主动,有利于钢铁企业的长远发展。
  刚刚闭幕的“两会”,给我们“过冬”的钢铁企业以许多“春天”的气息,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两个毫不动摇,从更多层面鼓励、支持和落实民营经济的发展,强调发展实体经济,保持适度投资规模,强调深化改革,保持平稳发展。今年又是十八大召开、党中央换届的一年,国家对钢铁行业提出要求“控制总量、优化存量、联合重组”。两会后,从宏观层面来说有很多利好,我们既要看到形势严峻的一面,更要看到有利的一面。提振信心、克服困难、脚踏实地,努力奋斗,把我们的企业做优做强,迎接转型发展的未来。
  (二)钢铁行业发展规律的再认识
  1.关于产能过剩。2011年产钢6.83亿吨,产能8亿吨,开工率80%以上,高于全球钢铁行业,也高于国内有色及建材、汽车、纺织等行业,钢材库存也在正常范围之内。按市场经济规律,开工率在80%以上属于正常范围,有富余产能才能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优胜劣汰机制才能发挥作用。因此我们不能笼统地把“产能过剩”的帽子扣在钢铁行业上。基于多年“产能过剩”的判断,形成许多不良后果,该上的产能上不了,不该上的处于失控状态,“黑户口”问题也由此引起。从供需关系角度看,钢铁行业产钢多少取决于下游用钢行业的需求,而不是相反;从因果关系角度看,钢产量增长这么快是因为国民经济发展很快,而不能因果颠倒。这几年我们一些企业没有根据市场需求,一味追求“高端”,导致板材过剩,吃了苦头。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产能过剩问题和过去的行业管理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目前国家对行业严控是必要的,但从长期看,应该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精神,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作为钢铁企业,应全神贯注适应市场,研究市场需求,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结构。拿今年来说,房地产市场低迷,高铁等项目建设放缓,国家不再出台“4万亿”刺激投资,对建筑钢材影响很大,会出现阶段性过剩。民营钢铁企业要注意控产,减少盲目,避免陷入被动。
  2.中国市场的多样性多层次性,以及资源条件的不均等性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加上钢铁运输半径的特性,决定了中国钢铁行业布局必然是“大中小结合”。在政策层面上,不宜简单地“以大压小”,“只大不小”,也不能简单地“集小为大”。
  3.钢铁行业是充分竞争性行业,国家有关部门应少一点行政审批,多一些市场配置资源。计划经济时期,预测钢材数量及品种需求,主要依据几个主要工业部门的计划。现在情况不同了,钢材市场需求已经不再局限于几个工业部门,而是多元化需求,诸如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主题功能区等,完全突破了计划经济的预测模式,这些市场信息,是传统的计划经济所不能企及的,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主要依据法律法规管好质量、节能、环保、劳动者保护,为各种类型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逐步把供求平衡、企业装备、企业盈亏等问题交给企业自己去解决。作为企业,要牢固树立市场配置资源的理念,搞好市场调研、预测和分析。总之,对钢铁行业的管理要从政府决策转到“市场决策,政府监督”的轨道上来。
  4.行业集中度问题。中国钢铁生产企业,国有民营共500多家。其中有28家是500万吨以上大型和特大型企业,产钢4.99亿吨,占比73.1%;产能1000万吨以上的16家,产钢4.07万吨,占比60%。5%的企业生产73.1%的钢;3.2%的企业生产60%的钢,无论从哪个角度说,这已经是集中度比较高的了。
  看一个行业的集中度,要看产量最高的企业集群所占比重,也要看这个企业集群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不能简单地与国外类比。我们常说日本、美国、俄罗斯、欧盟等国的特大型钢铁企业只有3家或5家左右,集中度很高,但我国钢产量是他们的6倍多。按6倍多的比例,我国集中度覆盖面应是20多家规模在500万吨以上的大型特大型企业,而不是10家,更不是3至5家。如果只看前10家,把全球最大的不锈钢生产企业太钢、最好的特钢企业兴澄也“拒之门外”,失去意义。就企业生产要素来说,500万吨以上产能的企业,完全具备工艺装备、节能环保、品种质量等优质条件,这些企业群体是集中度的内核,因此,将钢铁企业前20多家作为集中度衡量标准,符合中国国情,符合钢铁工业发展的实际。
  提高集中度的工作着力点,今后一个时期内要把重点放在中小企业群的联合重组和去留问题上,比较现实的途径是,推进100万吨规模以上的钢铁企业的联合重组或兼并重组。这些企业总体来说是优质资产,只要相关政策到位,兼并或联合主体能接受。最近,以国丰为主体的渤海钢铁集团的实质性组建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值得大家借鉴。
  规模只有几十万吨、十几万吨的小企业,因为其不是优质资产,兼并主体不愿问津,这些企业目前不少处于放任自流状态,他们严重冲击行业的产量、品种质量、节能减排等各项指标。政府部门应研究联合重组的政策,完善去留的相关法律法规,使总理提出的“联合重组”要求落到实处,使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三、做好2012年工作的几点建议
  第一,鉴于今年复杂多变的形势,民营钢铁企业要认真谋划好本企业的应对计划和措施,脚踏实地,努力工作,减少盲目,增加应变能力,以积极态度和高昂的精神,保稳定发展,避免陷入被动局面。中钢协最近提出的应对思路是“稳市场、控产量、调结构、保效益”,就民营钢铁企业来说,特别要注意调结构,稳市场。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和投资规模缩减的影响,建筑钢材需求将减少,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大。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强化市场意识、强化市场反映机制非常关键。
  沙钢最近还提出,为确保效益,要“盈利的多生产,保本的少生产,亏损的不生产”,值得大家借鉴。
  第二,要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搞好结构调整,提高质量档次和产品稳定性。这不仅是2012年的工作,也是今后长期的任务。民营钢铁企业主打产品是建筑用钢,受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拉动,未来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对于量大面广的钢材,发展品种规格,提升产品档次,提高质量,提高稳定性,提高服务质量,是我们转型的目标。去年住建部、工信部就建筑螺纹钢筋的使用出台了新的规定,要提高强度级别。但多数企业目前尚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更重要的是尚未树立这样的理念,这方面,民营钢铁企业要向石横、济源、邢钢、淮钢等企业学习,未雨绸缪,瞄准未来,把建筑钢材做精做细,满足用户需求,提高市场占有率。
  随着用钢行业的发展转型和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发展需求,优特钢市场看好。有特钢的企业集团,应把特钢做强,在发展优钢特钢,生产高端钢材方面多下功夫。
  第三,要重视科研,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民营钢铁企业有些产品停留在“大路货”上,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研发能力不足。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资金、装备、外部条件等虽然也重要,但最根本的是靠科技创新。随着发展转型,民营企业一定要把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企业发展战略。
  第四,要在提高企业自身素质下功夫。任何企业在任何时候都要把“市场是根、管理是本、现金是王”作为自己的信条,外部环境比较困难时,更要如此。转型时期,民营钢铁企业将会遇到许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自身素质是应对各种挑战的根本法宝。民营钢铁企业一定要在这方面下功夫,努力实现“企业管理升级,综合素质升级,产品档次升级,企业品牌升级”的奋斗目标。
  第五,商会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去年商会加大调研力度,取得明显效果,掌握了大量的一手材料,进一步摸清了民营钢铁底数,对企业技术进步、淘汰落后、节能减排、综合利用的现状,企业社会贡献、企业文化建设情况以及存在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调研素材和所提观点建议,有的已被吸收到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中,有的已作为“两会”提案素材。
  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围绕行业发展的热点、难点,开展技术政策专题研究,积极建言献策。继2010年提交了《关于推进减量化用钢的提案》、《发展品种质量是钢铁行业十二五规划的重点》、《民营钢铁企业对我国钢铁工业的几点看法和建议》、《民营钢铁企业的诉求》之后,去年又提交了《关于钢铁工业十二五应以提高钢材质量实现减量用钢为重点的建议》提案,政府有关部门采纳了商会的观点。参加了工信部主持的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修改讨论,提出 “十二、五”期间钢铁发展重点不是数量问题,对量大面广的产品也不是品种、规格问题,而是质量稳定性、均一性问题。这些观点得到了认同并被行业发展规划所吸收采纳。在媒体和行业研讨会上先后发表了《规模扩张型与质量效益型比较》、《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比较》、《大高炉与中型高炉能耗、成本比较》、《炼钢周期与质量档次比较》、《中小优秀民营钢铁企业案例分析》、《学宝钢,究竟学什么?》等文章,并送工信部有关司局参考,得到了行业管理部门和企业的赞同。
  在信息收集的深度和广度上加大了工作力度,受到会员企业欢迎。办好《冶金业商会简讯》,增加季报信息量,扩大企业报送户数,继续编辑好《蓝皮书》,加强民营冶金企业信息体系建设。
  抓好发展会员和商会自身建设工作。在前年发展10多家企业入会后,2011年又发展了德胜、西林、百源机械、晋城福盛、中阳、安福、金诚信等7家企业入会。根据全国工商联要求,修订了《全联冶金业商会章程》,重新报送了商会社团法人登记材料,商会注册登记工作在进行中。充实商会力量,聘任国资委原副局长王连忠为副秘书长,招聘了两名工作人员。
  2012年商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精神,贯彻“全国工商联商会建设工作会议”精神, 探索中国特色商会规律,按照统战性、民间性和经济性统一的原则,抓基层,打基础,增加服务内容,提升工作水平。主要目标是:从2012年起,经过两年不懈努力,把冶金业商会办成对政府有影响,对会员有高质量服务的一流商会。2013年会员发展到100家,形成有90家以上生产企业的信息统计体系。
  2012年重点工作是:会员发展到80家以上;组织一次现场交流会,一次研讨会,开好换届大会;健全商会信息系统,搞好搞活商会网站和刊物;进一步加强与国家部门的沟通与交流,充分反映企业诉求;继续开展调查研究和专项课题研究,有针对性提出行业发展的政策建议;搞好商会注册登记工作,加强自身组织建设。